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屡见不鲜,其发生与设备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吊索具的安全管理紧密相连。这一安全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它关系到众多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 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未执行到位 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若执行不力,风险隐患便随之而来。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标准虽已明确,但项目部违规使用不合规范吊具吊运材料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以2018年某地一建筑工地为例,项目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管理疏于管理,导致塔机司机违规操作。管理人员的疏忽往往成为事故的导火索。而在不少小型建筑项目中,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定并未真正得到执行,最终酿成安全事故。 在一些情况下,忽视管理规定,其背后原因往往是建筑单位试图削减开支。本应依照规定采购高品质的吊具等设备,但为了节省费用,却选择了低质量的产品。这样的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现场作业无严格管控的弊端 现场作业管控对于确保起重设备安全至关重要。记得2019年,某建筑工地上发生了一起事故。当时,工人们正在吊运屋顶排水沟的保护层材料。然而,由于对塔机司机、信号司索工以及绑扎材料人员缺乏严格管理,现场作业变得十分混乱。在作业过程中,连最基本的吊运规定都没有得到遵守,例如JGJ33-2012的第4.2.1款规定,在操作时根本无人重视。 此外,现场的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这同样是个大问题。以一个大型建筑综合体的施工地为例,尽管那里有众多塔式起重机,但负责监管的人员却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对每一台起重机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导致一些不按程序操作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制止。 塔吊断绳的原因探究 塔吊断绳是起重设备事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以办公和信息技术综合楼的3号塔吊事故为例,就十分具有代表性。现场检查发现,当时塔吊的混凝土料斗上升高度大约为10米,但钢丝绳却已经断裂。钢丝绳断裂的原因主要有几个。首先,钢丝绳本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3号塔吊断裂的钢丝绳生产日期为2014年12月27日,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出现了直径减小、绳芯严重缺失等问题。 此外,塔吊设备自身也可能存在隐患。例如,3号塔吊在操作时发出了异常声响,但并未引起足够关注,这可能导致问题逐渐恶化。在一些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定期维护工作常常被忽视,日常对设备的检查不够重视,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故障,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断绳等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滑轮与基础节问题并发 起重设备事故中,滑轮和基础节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塔吊断绳事故中,对3号塔吊进行检查时发现,滑轮虽然未出现跳槽乱卷,边缘也未破损,但可能存在平时使用中未被发现的潜在隐患。此外,基础节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基础节方管上有明显的冲切痕迹,侧边覆杆也存在旧裂痕。 在其他建筑项目中,类似的隐患也有所发现。曾有一处建筑工地的塔吊基础节出现轻微问题,因被忽视而未及时处理。在随后的起吊作业中,基础节问题因持续承载重物和震动而逐渐加剧。最终,这一隐患差点引发塔机整机倒塌的严重事故。 参照其他吊车事故借鉴经验 通过分析其他吊车事故,我们能获得不少有益经验。以某地的一起吊车事故为例,从中总结出的经验包括:卷扬机的钢丝绳必须配备排绳装置,防止出现跳槽和乱卷的情况。再比如,在2020年发生的一起类似吊车侧翻事故中,事故的教训提醒我们,合理选择作业场地同样关键。只有地面平坦坚实,才能确保吊车作业的安全,防止车身发生失衡。 在众多吊车事故案例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对吊车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许多吊车由于长时间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若未进行合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作业中就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预防为主的管理策略实施 安全管理策略应将预防工作置于首位。比如,设立严格的设备检验机制,对吊索具和起重设备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以2021年某大型建筑项目为例,他们在项目场地实施了周检和月检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消除设备隐患。 此外,人员的安全教育绝不能忽视。建筑工人们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操作训练,确保他们充分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然而,许多建筑工程公司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各位认为人员安全教育重要吗?本文旨在就起重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些思考,并期待读者点赞及转发,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