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正是我国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苏州工业园区对此积极响应,举办了一场超高层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会,让人眼前一亮。这场重要活动,在众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以顺利展开。其中所蕴含的安全、环保理念,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工程背景与多元合作 DK20130295地块上坐落着这一超高层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内多个部门携手合作,成功促成了此次观摩会的召开。其中,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机构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种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现象,彰显了对超高层智能建造项目的极大关注。活动定于6月20日至21日举行,既是为了响应全国“安全生产月”的号召,又借此契机,推动园区内建筑工程相关领域的进步。这不仅仅是一场观摩会,更像是一场各部门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安全环保盛会。中海地产苏州公司和中建宏达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办,确保每个环节都在多元合作中井然有序地进行。 高层建筑的施工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在“全国安全生产月”这一重要时段举办活动,对相关工程项目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各个部门可依据自身职责对工程实施指导。比如,规划建设委员会便可以对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提出相应的建议。 官员讲话强调方向 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徐剑、园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朱磊以及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发表了讲话。徐剑强调,环境保护与安全文明施工紧密相连。在园区发展的当下,若能切实执行“六个百分百”的措施,便能有效地控制扬尘、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园区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筑施工活动,此次讲话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朱磊提到了底线思维等话题,这实际上是对各项目单位主体责任的着重强调。在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特定区域,众多项目在进行施工时,若各单位不能坚守底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推动园区“四个一流”建设,每一个参与项目的单位都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规建委的负责人在谈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对工程安全工作进行了讨论,指出疫情期间的建筑工程施工有其特殊性,而在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控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核心。 企业介绍智能建造 中海企业集团苏州分公司和中建宏达建筑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就超高层项目的智能建造进行了详细说明。他们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和施工方法相结合。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智能技术对保障工程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运用技术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是一项漫长却意义重大的工作。他们的介绍涵盖了从项目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介绍对其他企业乃至全国的相关工程具有参考意义。通过项目实践积累的经验,能够指导其他建筑工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更为安全高效的方法。例如,在信息交流、工程监管等环节,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 观摩内容亮点多 现场观摩会内容十分丰富。智能防疫人脸识别一体机,对于当前疫情仍在影响的施工环境来说,简直就是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它能够直接将疫情风险隔离在施工现场之外,这种做法在当前特殊时期显得尤为有效。此外,智能扬尘监测与围挡喷淋联动系统也是一项重大创新。在苏州这样建筑项目众多的城市,扬尘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AI系统对“一带一帽”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明火预警,这有助于确保现场人员行为更加规范。这种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是对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例如,塔吊等设备通过信息化检测和维护管理,保障了大型设备的稳定运行。此外,运用BIM技术和多媒体VR技术,从质量保障和安全意识提升两方面入手。特别是对于超高层的液压式爬架钢支架等,这些更是超高层项目特有的安全保障措施。 线上线下联动影响 此次活动的网络直播形式,堪称一大创新举措。由于园区各项目参建方人员、一线作业人员无法全部到场,直播便如水般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活动的覆盖面。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当下,这样的做法有效地增强了安全宣传教育的氛围。在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新型建造方式、安全理念等话题的讨论风生水起。线上传播迅速,线下活动体验感强,两者相得益彰。 众多项目可借鉴此法,用于技术传播和人才培养。优质工程资源可经互联网途径,广泛分享至众多企业和个人学习者。 借鉴经验展望未来 这次观摩会,让各参建单位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在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文明施工等方面,有了可以对比和借鉴的范例。我们期待未来各单位能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实际工程。大家应齐心协力,落实并推进安全环保措施。在苏州工业园区,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建筑施工领域必须保持安全环保形势的稳定。每个参建单位都肩负着提升整个园区建筑施工环境质量的重要责任。 你觉得这次观摩会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如果有好的建议,不妨点赞、转发文章,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