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在建筑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塔吊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建筑业的难题。近期,塔吊事故频发,这些问题揭示了安全管理中存在不少缺陷。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塔吊的安全管理。 塔吊检测与维修人员的专业要求 为确保塔吊的安全运行,具备专业技能的检测和维修人员不可或缺。在上海的大型建筑工地上,所有从事塔吊维修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他们对塔吊的结构、机械及电气系统等方面必须具备充分的认识。比如,某建筑公司规定,维修人员需熟练掌握塔吊至少50个关键安全检测点的相关知识。他们不仅要负责日常保养,还需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重大问题,比如塔吊钢丝绳内部的磨损状况,这通常是外行人难以察觉的,却可能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因。此外,专业人员的检测和维修工作必须定期进行,丝毫不能马虎。 专业人员的持续学习同样至关重要。塔吊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安全规范也在不断涌现。以近年为例,众多塔吊添置了智能监测装置。专业人员需紧密关注这些新动态,以确保塔吊安全稳定运行。 正视塔吊基础设计 塔吊基础的布局是确保安全的根本。然而,在广州某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塔吊的基础设计并未充分考虑邻近设备。邻近的打桩机作业时产生的震动可能对塔吊基础造成损害,导致基础出现裂缝。此外,挖掘机若在附近作业,若挖掘过深,则可能改变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塔吊倾覆的风险。因此,在设计塔吊基础时,必须对周边可能发生的作业活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准确计算潜在影响,以确保塔吊基础能承受相应的压力和干扰。 相邻塔吊作业需特别对待。常见的是塔吊密集作业,邻近放置易发生碰撞。设计者需合理规划布局,考虑各塔吊作业范围和高度等,以防相互干扰和碰撞。 塔吊的使用年限与报废标准 目前塔吊的使用年限问题相当复杂。有些省份已经对特定厂家生产的塔吊实施禁用,然而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报废标准。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导致一些超出安全使用期限的塔吊仍在使用。比如在某省,发现市场上存在使用超过15年仍未报废的塔吊,这些塔吊的机械结构和性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塔吊报废标准。 统一报废标准实施后,建筑公司需严格遵循。若塔吊使用年限已满,应果断报废。虽然此举可能带来设备更新的费用,但相较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这费用是必要的。 起重设备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在大型起重吊装作业启动前,进行技术准备、风险分析和技术交底至关重要。例如,在北京某大型建筑吊装工程中,技术人员会在吊装前对塔顶的晃动和位移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既能判断塔机的健康状况,又能评估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若塔顶晃动幅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不仅是因为塔吊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监测塔身顶部在作业中的移动路径,有助于发现塔机的重大安全隐患。塔顶的位移和运动路径能直接揭示出吊载状态、操作者行为、塔机本身状况、配重状况、基础条件等多方面关键信息。这些基础信息对确保吊装作业安全进行至关重要。 塔机重大危险源排查 对塔机顶部倾斜度、摇摆幅度和移动路径进行观测,有助于细致查找其潜在风险。例如,检查塔机配重是否正确安装至关重要。例如,在一项目中发现,塔机在风力作用下摇晃异常,经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出在配重上,可能是过重或过轻。在另一项目里,塔机在安装或提升过程中,其侧向垂直度通过监测塔顶倾斜度等手段,被发现未达标准。 监测塔身及转台等部位螺栓是否松动至关重要。曾有一例塔吊,因螺栓严重松动未被发现,险些引发塔身解体的重大事故。此外,塔机运行时若塔身或转台部分受损,也能通过此类监测及时察觉。 塔机可视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利弊 塔机吊钩可视化安全管理系统的技术相当先进。在深圳众多建筑工地,该系统已成功应用,能够实现吊钩运作画面的全方位、无盲点自动跟踪。这样的功能确实有助于降低风险,例如减少吊钩定位不准确或脱落等事故的发生。 然而,这套系统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因为塔吊吊装距离过长和存在视线盲区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所以偶尔还会发生材料掉落等安全事故。因此,这套系统并非无所不能,还需配合其他安全管理措施,以提升塔吊作业的安全性。 在塔吊安全管理方面,大家认为哪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给文章点赞,并转发分享。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