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界,成本管理和技术革新一直是关注的中心。得知单个塔吊基础的成本可以低于5000元,并且有多种创新技术被应用,这自然让人感到很有兴趣。 塔吊基础的创新成本控制 塔吊基础在建筑施工中的费用相当昂贵。本工程通过采用四个承台和工程桩以及基础筏板来构建塔吊基础,并已获得设计院的认可。这样的做法有效降低了成本,每个塔吊基础的支出都控制在5000元以下。这并非随意决定,而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和审核。在[具体地点]的施工中,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同时,这也为其他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得塔吊基础的成本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 塔吊基础之外,其他基础部分亦有所优化。比如,基础挖掘深度达到12.9米,局部区域甚至达15.15米。我们经过筛选,决定采用三级放坡设计,坡度比例为1:0.87。此外,坡面防护措施也相当讲究。这些调整均是为了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后浇带的改进 原设计的后浇带厚度为40厘米,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筏板基础的钢板隔断网会出现漏浆现象,所以在封闭后浇带时需要凿除漏浆,这样做既耗费人力,又影响了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将厚度调整为50厘米。虽然这种厚度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大大减少了后续施工中的麻烦。在[工程所属项目名称]的实践中,这一改进已经显现出其优势。这一改进对于后浇带施工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使得施工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有了基础部分的改进,模板工程也有新举措。 地下室模板的改进 地下室模板采用的传统支模法存在不足。如今实现了不开洞,模板的周转利用率显著提升。这直接降低了模板的投入成本。以往若存在螺栓洞口,模板拆除后再次使用,混凝土浇筑后的外观质量往往不佳。而现在的无洞模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实际样板房建设中,此类问题已不复存在。 地库模板拆除技术有所突破。以往,若模板跨度超过8米,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能拆模。如今,通过使用格构柱临时调整梁板跨度,混凝土强度仅需达到75%即可拆模。这样的改进使得周转材料的周转周期得以缩短,同时降低了成本。这种方法在工程地库的具体施工区域中,显著提升了施工速度。 楼梯间及卫生间的模板创新 楼梯间施工时,踏步板的铺设常常会遇到困难。通过使用插板式方钢进行加固,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指定的楼梯施工区域,踏步板变形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 卫生间施工在反坎部分进行了优化。现在,我们使用固定模板进行一次性浇筑,并在管道开槽处提前嵌入40*40的角钢。这样不仅省去了二次开槽的麻烦,还能实现强弱电线的颜色区分。因此,卫生间的施工不仅变得更加规范,外观也更加整洁美观。 电梯井与结构同时浇筑 电梯井采用的整体分片式吊装大模板体系,其四周的阴角与分片大模之间用角铁进行固定。此外,方管或角铁与模板通过自攻螺丝连接,并辅以定型夹具进行加固。这样的结构既稳固又高效。 同时进行二次结构和一次结构的浇筑,降低了后期的人工成本。在感官体验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也有所提升。以[具体工程楼栋]为例,施工完毕后,混凝土的结构看起来非常平整。 工程技术信息化应用 全楼预制构件的三维建模意义重大。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众多板底加强筋的碰撞问题。 BIM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在安装管道时,预先进行布局,这为管道的工厂化安装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能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进行全天候监控。塔机上仿佛装上了“眼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实时掌握塔机操作员和起吊重量的信息,从而提前预防和控制可能的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 工程管理工作中,有很多需要重视的方面。 工程管理和商务工作的保障 高支模工况复杂,多级预警很关键,能防止漏报误报。 整合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浏览对于全面掌握专业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识别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和错误。在GCL算量模型上,商务预算人员负责处理工程量信息等。工程管理人员搜集的图文资料若能及时共享并进行分析处理,这对工程全周期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你认为这些技术将来会广泛使用吗?欢迎点赞、转发和留言讨论。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