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建筑工地已转变为现代的“智慧工地”,礼嘉儿童医院的建设现场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在这片工地上,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极大地革新了施工管理的模式。这种变化既令人感叹科技的神奇,也为其他工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员工考勤的新方式 这个工地改变了员工考勤的传统模式。以往,其他工地可能只是随意打卡或记录名字。但这里,我们全面实施了实名制人员管理系统。人脸识别、指纹识别、RFID等技术都被应用其中。这种做法使得员工考勤管理变得极为严格。我们不仅能精确掌握员工的出勤情况,还能杜绝代打卡等不良行为。建立作业人员考勤档案后,对人员管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与银行合作建立了工资发放记录,确保工资能直接发放到员工手中。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员工的权益,防止了工资发放问题。 许多工地依旧沿用着旧的打卡方式,为何这些地方没有动力去采纳新的考勤方法? 安全帽管理智能化 在讨论安全帽的监管时,以往依赖安全员巡查的方法存在不少缺陷。但在礼嘉儿童医院的建设现场,情况却大为不同。他们引进了智能系统对安全帽的穿戴进行管理。一旦有人未穿戴安全帽进入施工区,报警器便会立即响起警报,同时系统后台也会显示出该员工的个人信息。这不仅提升了检查的效率,而且在源头上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都必须佩戴安全帽,由原本的安全员被动检查转变为主动提醒,这一举措在细节上充分展现了对安全的重视。 这说明即便是小小的安全帽管理,若能有效运用科技,也能带来显著改变。那么,其他工地又该如何借鉴这里的先进做法? 大型设备的监控 这里安装了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的安全监控黑匣子系统。这套系统功能强大,能实时捕捉操作人员的操作,并能远程存储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刻向云端平台发出预警。这种全面预警机制让现场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制止违规操作。自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工地上的设备违规使用率显著下降。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在保障大型设备安全运行方面的关键作用。 科技应用普及后,在使用大型设备时,我们应如何确保操作者不会对这种监控产生反感? 危险源管理高效化 在工地进行危险源管理时,采用了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系统内设有危险源标准库,能够执行静态和动态风险管控、安全状况评估,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现场人员可通过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对危险源进行巡视检查,有效解决了人员到岗监督难题,同时还能指导管理工作,增强了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与传统的手工检查相比,这种方法无疑能发现更多潜在风险,使管理工作更为高效。 那未来是否可以有更多新的技术融入进来进一步提升效率? 卸料平台的创新管理 平台设计有了新突破。平台内部装设了感应器,并与监测设备和警报系统相连接。若作业人员装载的物料过重,警报系统便会发出声音和灯光提醒。若超重情况持续,系统会自动记录违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有效遏制了超重堆码的违规现象。以往,传统平台多依赖人工目测和估算重量,准确性较低。如今,这种创新改进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在其他存在类似卸料风险的工地,怎样推广这个创新管理模式? 更多智能设备的未来 这个工地不仅在这些领域运用了智能设备,还计划试验更多新型智能设备,比如虚拟现实体验、智能安全装备、模糊识别技术等。目前,一些设备如黑匣子和人脸识别系统已经投入了使用。尽管还有一些设备还在研发中,但可以预见,未来这个工地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科技的融入将使施工过程更加标准化、高效和保障安全。 新设备的价格不低,其他工地在引入时怎样能节省开支?期待各位读者留言交流,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智慧工地的优势。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