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倒塌事故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背后的原因,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安装拆卸、使用过程以及塔吊自身质量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并加以解决的痛点。 安装拆卸单位不达标 若安装拆卸单位条件不佳,事故风险自然增大。某些小型单位,员工未受过专业训练,设备更是杂七杂八拼凑而成,技术知识更是浅尝辄止。如此团队若进行塔吊的安装与拆卸,无疑是拿安全开玩笑。在某城市的一处建筑工地,就有一个小型安装团队,缺乏专业设备,仅凭几名工人擅自安装塔吊,结果不言而喻,事故严重。更有一些单位为图省事省钱,在这方面不投入资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总想走捷径,导致安全隐患重重。 安装拆卸必须遵循严格的步骤,但遗憾的是,有些单位并不重视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小型建筑工地,安装拆卸的团队既不制定方案也不进行交底,仅凭所谓的经验就动手操作。例如,有的团队按照自己的想象顺序进行安装,完全无视说明书,也不遵循相关规定。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得塔吊从开始就面临着危险。此外,塔吊的使用和拆装单位常常不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导致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监管,这无疑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操作人员检查保养缺失 操作人员对塔吊的日常检查与保养态度,直接影响到塔吊的安全性。不少工地上的操作人员对塔吊的了解甚少。例如,力矩限制器这样的关键安全装置,若操作人员对其性能一无所知,更别提是否正常运作,一旦该装置失灵,误以为一切正常,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就曾有一个沿海城市的建筑工程队,因操作人员对类似安全装置的不了解,导致塔吊在作业中倒塌。幸亏当时人员及时疏散,否则伤亡将更加严重。 还有一种情形,操作人员往往疏忽大意,并未养成按时检查保养的习惯。他们以为塔吊外观无恙便无大碍,却不知内部可能潜藏着众多隐患。机械一旦出现微小故障,若未能及时察觉并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逐渐放大,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塔吊本身的质量堪忧 塔吊的使用年限和品牌至关重要,老旧的设备使用存在很大风险。比如在内陆某城市的建筑项目中,就因为租用了超期服役的塔吊,作业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塔吊宜选用5年以内的,同样,施工电梯等设备也应尽量选择年限较短的。若设备缺少生产标牌或被恶意涂改,此类设备便不宜投入使用。 设备进场之前,务必严格检查。曾有一处南方建筑工地,因机管员未做细致查验,致使进场塔吊本身存在隐患。进场设备前,需实地检验多个方面,例如安装与拆卸能力、维护保养能力等。应设立专门的安装拆卸团队,企业最好具备相关资质。维护保养能力亦需达标,如塔吊出现故障,需在规定时间内修复。旧设备进场前还需保养,同时塔吊标准节等部件不可混用,必须从原厂采购。 设备进场的正确流程 设备进场并非易事。机管员必须先到现场实地考察,挑选出合格的设备,拍照记录下来后,才能允许其进场。比如,某个北方城市的工程项目,就因为此前未做好这一环节,导致进场设备出现问题。进场后,还需进行再次验收,安装完毕同样要进行验收。绝不能让有问题的设备混入其中,很多时候,故障就是在进场前就已存在,一旦安装完成,若需整改,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为确保设备质量达标,验收环节的每项内容都不可或缺。在安拆能力上,必须保证可靠,并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维保能力的审查同样关键,无论是小故障还是大故障,处理时间都需有明确要求。对待旧设备时尤需谨慎,诸如标准节螺栓等细节亦需细致关注。同时,确保单位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得妥当,才能有效预防重大问题的发生。 环境变化引发新隐患 设备进场安装验收顺利无阻,但若使用环境有所改变,新的安全隐患或许就会浮现。工地环境随施工进度不断演变,如从起初的空旷场地,到后来高楼林立。在此情况下,月度维护与检查工作必须及时跟进。 检查工作各有其道。在大型建筑工地上,租赁方的专项检查和总承包方的月度检查各自独立进行。租赁方先行自查,填补漏洞,而总承包方则负责复查并监督,二者并行不悖,共同提高隐患发现与处理的效率。 如何全面保障塔吊安全 上述事故原因及预防办法均已阐述,大家认为,若要在全国大规模降低塔吊倒塌事件,还需付出哪些额外努力?期待大家踊跃留言交流。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别忘了点赞并转发分享。 有智慧工地的问题可以咨询蘇小鱼 |